钟表市场将迎来十年景气

2009年11月9日 | 分类: 上市公司研究 | 标签:

  据公开报道援引的数据,中国上一轮钟表市场景气最高点出现于1986年,种种可以相互印证的现象和数据显示,压抑20年的中国钟表需求正开始爆发,这可能意味着中国钟表市场迎来新一轮十至二十年的景气周期。钟表业和电影业一样,都是20年以上的长周期行业;从改革开放前新电影上市时的万人空巷,到90年代全民窝在家里看盗版VCD,电影院门可罗雀,再到现在人们重新走进电影院并诞生华谊兄弟这样的高市值公司,中国电影业走出了一轮完整的周期。潘大认为,钟表业的情况或许是类似的,当前极低的腕表保有率,将成为相关公司未来业绩爆发的重要理由。消费需求的启动不是抽象的,它一定会有具体的承载物,中国高收入居民对小件可选消费品的购买能力,目前已达到1.8万元阶段,刚好突破入门级名表的价格阈值,钟表消费很大可能将成为新一轮消费升级的承载物。

  2009——中国名表市场元年

  潘大认为,2006年开始,中国可选消费品市场首度迈入万元时代,这是名表市场进入景气的一个前奏。

  以单反相机市场为例,参考佳能尼康等跨国公司的宣传力度,我们不难得知中国单反相机市场是自2006年开始进入繁荣的,在2008年达到了景气巅峰。由于跨国公司依据预算分配营销费用支出,而预算的制定则是依据上一个报告期的销售收入,一般为销售收入的15%~25%,通过宣传力度我们就可以推导出基本的销售情况。

  除发烧友之外,一般消费者选购单反和镜头的支出,以1万元为限。当越来越多的人并非出于爱好摄影的目的,如旅游,而拥有单反相机时,就意味着单反相机保有量开始偏高;当他们的收入继续增长,就一定会产生新的消费热点。居民消费需求不是空洞的和抽象的,它一定会体现在具体的承载物上,如过去的彩电、录像机到后来的呼机、手机。当居民收入继续增长,我们试图寻找单反相机之后,2万元的、低社会保有量的消费品的时候,我们发现腕表完全符合这样的要求。

  居民收入数据也可以证实本人观点。以上海市为例,2008年月平均工资为3292元。我们假设居民收入近似正态分布,则u-3σ那里的收入就是低保线425元;可以推导出,u+3σ那里的收入,就是3292 + (3292 – 425) = 6159元。因此,你只要月收入超过了6159元,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你就是那千分之一点三五的有钱人。购买钟表的预算一般为3个月的收入,他们可以承担的名表价格在1.8万以上,这恰好就是劳力士、欧米茄等大众品牌的入门级产品的价格!2009年京沪那3σ线处的居民收入,首次突破了入门级名表起步价这个阈值。因此,潘大认为2009年是中国名表市场起步元年,是有强有力的数据和模型作为支撑的。

  香港销量最佳的名表,价格在10万港元以下,即人民币8.8万元。在不考虑汇率变化的情况下,居民月平均收入要突破1.5万元人民币后(假设届时低保为1000元),u+3σ那部分人收入突破8.8/3 = 2.9万元,他们才会转而寻找新的消费目标,造成新一轮消费升级的热点,这时名表市场就会趋于饱和。按年均15%的收入增速计算,达到这一阶段,还有11年。因此,潘大认为中国钟表市场迎来十年景气周期,也是有充分的数据和模型作为支撑的。

  炫耀性需求的悖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按照需求的不同分为五等。这种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理论,不符合过去意识形态的要求,国产教科书里面都不提的。但在分析消费需求的时候,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无法回避。

  如果我们认可社会层级符合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话,那么三等人的数量就是最大的,三等人的需求也就是大众化的需求。而“炫耀”的本质是获得一种认可和尊重,归属于第三等人的需求。如果名表需求是炫耀性需求的话,那么它就是一种大众需求;而如果一种需求是大众需求的话,那么它就一定不值得炫耀;这里面存在明显的悖论。

  事实上,过去和现在,对钟表消费偏好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都是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很多二三流文人而言,有一个很不好的陋习,就是自己想得又得不到的东西,他就试图将其丑化;如给某些品牌的表,贴上“暴发户”的标签,通过新闻、小说、影视作品进行极端的丑化。这并非个案,作为另一个例子,当文人们普遍还不拥有手机的时候,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更多看到的是手提大哥大的暴发户的负面形象,而当他们拥有手机后,这样的文学形象就不再出现了。

  事实上,潘大认为,钟表这样的可选消费品,是二等人的需求,即更多追求的是一种成就感。

  制表商和媒体的宣传效应

  中国钟表消费需求在1986年达到景气高点(据公开报道援引原山城手表销售数据)后迅速回落,沉寂了20年之久,再度繁荣的苗头已经出现。潘大相信,过不了两三年,用手机看时间就要成为笑柄,就像今天你再用盗版VCD看电影一样。

劳力士在维也纳爱乐访华演出时设置的尊享专区

劳力士在维也纳爱乐访华演出时设置的尊享专区

  瑞士制表商今年开始已经大幅增加了在华的营销投入,以劳力士最为积极,第二要数百达翡丽。由于这些制表商的营销,几乎都是针对特定群体的宣传,因此在普通场合很难看到他们的身影。劳力士今年拉上了柳传志、刘永好、张瑞敏等为其背书,赞助高尔夫赛事,并在维也纳爱乐9月底第二次访华演出期间做了大手笔的营销投入,不但向每位观众发放了宣传册,而且设置了用户尊享专区,让戴劳力士的听众在中场休息时可以享受一杯香槟。

  媒体的宣传也为钟表销售形成了很好的铺垫和舆论基础。《主X》是上海滩一档很傻很弱智的电视节目,这档节目表面上宣扬的是资产阶级高贵而优雅的生活方式,但片头曲《快给大忙人让路》讲述的却是欧洲中世纪家奴忙碌而苦命的生活,让人啼笑皆非;就是这样一档三流的奢侈品节目,最近也嗅到了腕表即将流行的气息,要招募什么“爱表人士”,准备为迎接钟表的再度流行而大鸣大放。央视二套今年也破天荒地制作了类似的访谈节目。

  除此之外,很多平媒今年也纷纷开设钟表专栏。不管这些媒体忽悠的水平怎么样,它对钟表销售的再度起步,我想都是有好处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消费者听信媒体的忽悠,没有买对东西,他还会要买第二次。

  中国钟表市场进入景气

  根据瑞士钟表业协会的数据,瑞士出口至中国的钟表,自今年8月份开始已经同比转为正增长,这在主要市场中是最先复苏的。

  2009年8月,瑞士出口至中国的钟表同比增长了20%,率先转为正增长,同期对香港出口仍为-26%的增幅。考虑到9月对中国出口增幅回落为-1.1%,潘大认为这或许与上证指数8月初创出高点有所关联。中国一部分居民愿意在股市赚钱后买一只手表,说明这部分群体的其它物质需求已经基本满足,是消费升级和流行趋势转移的前兆。即使9月-1.1%的增幅,仍为主要出口国中最优,同期香港为-29.9%,美国为-43.4%。

  早在VCD机进入家庭之前,中国居民就没有了去电影院的习惯;也就是说,电影业90年代的萧条乃是天注定,盗版VCD只是雪上加霜的一个次要原因。类似的,潘大认为,瑞郎汇率和奢侈品消费税的不确定因素,并不能阻碍中国钟表市场进入景气,钟表市场需求上升的趋势很难逆转。不过,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政策制定者不应该无所作为;2008年瑞士出口至香港的钟表,总值为26.97亿瑞郎,一个小岛的钟表市场容量竟然超过以消费著称的美国;剔除东盟5.8亿总人口的潜在购买者,香港钟表市场有多少是中国内地人在消费,不得而知。

  内地所售钟表的全部流转税(关税 + 增值税 + 消费税),未来仍可以高于香港,但不应高的过分离谱,否则将导致税源和就业的外流。以3C产品为例,虽然内地3C产品含税价仍高于香港,但近年来内地居民已经没有了去香港购买3C产品的偏好,这样的税率就是基本适当的。目前钟表的税率导致了这样一个怪现象,就是内地人去香港买一只二线品牌的腕表,省下来的钱,足够他坐头等舱往返、住香港最好的酒店,还有的剩,这样的现象无疑是畸形的。降低钟表流转税的一个有利条件是瑞士与中国不存在在钟表行业的竞争关系,钟表流转税是单纯出于财政收入方面的考虑。

  瑞郎汇率也是影响中国钟表市场短期销售的一个因素。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只要美元跌,瑞士表就要涨价。但目前汇率因素相比税率因素是渺小的,只有在未来降税之后,汇率因素的影响才会变得更大。

  钟表业上市公司分析

  主营钟表批发零售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香港上市的亨得利(03389.HK),一个是内地AB股上市的飞亚达(000026,200026)。其中,亨得利是第一大,飞亚达旗下的亨吉利是第二大。

  在税率不变且不考虑融资因素的前提下,亨得利表现可能会优于飞亚达。在地域上,亨得利连锁店更多位于华东地区,亨吉利则位于华南地区;显然,华南地区的零售商受临近的香港市场的冲击会更大。而一旦降税,对华南地区零售商销售收入的刺激也无疑最大。

  香港市场融资成本较高,在考虑未来可能融资的前提下,也是飞亚达要优于亨得利。亨得利上次融资采取的是可转债的形式,而飞亚达08年则计划定向增发,后因金融危机的原因作罢。由于连锁店这样的业态适合快速扩张,就像家电连锁的苏宁一样,一旦飞亚达能够打开股权融资的渠道,则基本面将出现重大变化,或许中国股市的第二个苏宁就要诞生。以目前飞亚达的负债率,已经没有太大的债权融资空间;而其清理非主营业务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在潘大看来,都是为了迎合市场的偏好,为股权融资做准备。

  目前机构投资者还不知道通过瑞士钟表业协会的公开数据分析零售商销售情况,9月下旬公布8月国别出口数据这个大利好时,飞亚达和亨得利的股价一个星期内都完全没有反应,也就是说市场是无效的。但9月30号和10月3号两家公司股价最终开始上涨并反映基本面,这或许是来自电话调研或其它渠道得到的数据。

  以上分析不代表投资建议。

版权警告
  1. jkfh
    2009年11月9日08:55
    引用 | #1

    您能帮忙分析一下相关的国内制造业,如果因为我们取消一些税费,国外领先行业冲击国内同行业,这要如何看待呢?

    现在我们的的确确太需要实体经济去支撑,而不是全国人民一起赶两市(股市楼市),那太可怕。我们是不是已经透支太多的未来财富了?

  2. 我是卖花的
    2009年11月9日09:01
    引用 | #2

    B股的HK资金一半都买在飞亚达B上了。

  3. 时代
    2009年11月9日10:07
    引用 | #3

    潘大,我留意身边的一个亨得利专卖,人很少的样子,可能是利润高的缘故,卖几块就赚不少了
    相比香港澳门闹市区大量的钟表店,内地还是少了不少,将来会多,但利润率可能也会有所下降,潘大看呢

  4. 子曰
    2009年11月9日10:24
    引用 | #4

    表是用来炫耀的,功能以退而求其次了,就像项链和戒指;所以中国不会对普通表产生量上的需求,只会对奢侈品的表产生需求。

  5. 放飞梦想
    2009年11月9日16:02
    引用 | #5

    先占个位置,搬小凳子坐着听课,争取早日进入大资本家行列!

  6. 放飞梦想
    2009年11月9日16:10
    引用 | #6

    信贷市场的兴旺,很大部分进入了楼市、股市和奢侈品,造成资产价格虚高,手表作为奢侈品,必定也有自己的春天!

  7. cooldama
    2009年11月9日17:02
    引用 | #7

    子曰:
    表是用来炫耀的,功能以退而求其次了,就像项链和戒指;所以中国不会对普通表产生量上的需求,只会对奢侈品的表产生需求。

    一千块左右的时尚表,对大学生,普通白领就是炫耀。看看SWITCH和卡西欧的流行。同样,只要这种消费习惯开始流行,大众需求是巨大的。就像普通工人会穿“安踏”。

  8. lachenmann
    2009年11月9日19:33
    引用 | #8

    潘大文中又提到了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在大家一致看好美元的情况下,美元对人民币反而快速下落? 这与中国的外汇储备之间有什么联系么? 或者是美国又在故意炒高原油、黄金⋯⋯⋯?

  9. 波波
    2009年11月9日23:37
    引用 | #9

    个人觉得汽车才是未来国人的主要消费对象~~

  10. gordon
    2009年11月10日07:29
    引用 | #10

    潘大,你说的是奢侈品市场吧,关于奢侈品市场,猜没有用,都是靠市场炒做炒出来的,购买的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愿望。肯定会有新的亮点,你猜是名表,这个怎么能猜的准呢,还是看厂家的广告投入了。

  11. 东方高卧
    2009年11月10日11:53
    引用 | #11

    不要上当了,就算一折也是暴利!我每次到香港,基本除了手表,其它的很少光顾。

  12. 朝秦暮楚地
    2009年11月10日14:11
    引用 | #12

    飞亚达的手表3000左右。。。我在深圳天虹看到的。

  13. Henry
    2009年11月10日16:15
    引用 | #13

    欣赏潘大的视角和分析,但有个地方我觉得潘大有点失误:
    正态分布中,P(X>μ+3σ)≈(1-0.9927)/2=0.0135%,
    也就是千分之一点三五,不是千分之二点七(潘大约为千分之三).源引潘大的文章,收入超过6159的有钱人的比例是千分之一点三五,不是千分之三。

  14. Henry
    2009年11月10日16:17
    引用 | #14

    不好意思,我自己也错了,是0.135%,不是0.0135%。

  15. 潘大
    2009年11月10日17:30
    引用 | #15

    Henry :

    欣赏潘大的视角和分析,但有个地方我觉得潘大有点失误:
    正态分布中,P(X>μ+3σ)≈(1-0.9927)/2=0.0135%,
    也就是千分之一点三五,不是千分之二点七(潘大约为千分之三).源引潘大的文章,收入超过6159的有钱人的比例是千分之一点三五,不是千分之三。

    谢谢指正,已经修改了。

  16. LQ
    2009年11月11日08:10
    引用 | #16

    潘大,能分析一下网购对传统钟表销售的影响吗?谢谢

  17. 雷沙
    2009年11月11日14:05
    引用 | #17

    这个模型最大的缺陷在于,收入不会是正态或接近正态分布的。但是模型错,也可能结论对,反正市场中变量太多,谁也不知道起作用的是哪些。

  18. 雷沙
    2009年11月11日14:08
    引用 | #18

    Henry的纠正让我想起一个玩笑,一个矮个子说:我的身高在两个标准差之外,但是我不告诉你是哪边。

  19. 阿土伯
    2009年11月12日14:39
    引用 | #19

    潘大是不是可以点评了下四川长虹了。IBM一月购入长虹股份恐怕不是一时兴起,长虹最近放弃空调产业也是事有预谋。据虹欧副总说,他们想做整合一条PDP产业链。这种动作,背后都说明什么了?还在PDP的前景如何?长虹的产品线现在这么杂乱,是不是有问题啊。

  20. dadazhuda
    2009年11月13日16:28
    引用 | #20

    我刚到澳门买了一只1200元的手表,本来想买一只2200元的,但看到同款有打5折,回家后老妈要我再买一只给她,我们就是8月股市获利的,确实老表太旧了,新表衬回身份,潘大太神了。

  21. PeonyKing
    2009年11月14日17:40
    引用 | #21

    问题是飞亚达等分销渠道在名表产业链上的地位很低,导致极低的资产回报率,这一点是与家电产业链完全不同的;飞亚达在考虑做时尚品牌表的想法不错,可能形成新的成长点;另外在合适时机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的做法是对的

  22. 2009年11月14日21:12
    引用 | #22

    高档钟表消费典型的就是奢侈品消费,这一市场在中国肯定是逐渐增长的,就象单板相机消费一样,我就是半年前买了单反相机,现在加上单反一共买过4个数码相机了。不过有一个观点不太认同,就是用手机看时间还是会更加流行的,原因于在人们外出的时候追求轻便,而不是累赘,高档手表的一个特点是大而重,只有在正式场合才会佩戴,一般的外出,还是简便为先。就象手机现在越做越小越轻,就是这个原因,一个手机现在代替了MP3,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N多以前单独的工具,实在是大大简化了人们外出的装备。另外在商品极大丰富的年代,我们有时候很难看到通货膨胀,原因就在于需求太多样化了,钱有很多地方可以花掉,所以很难看到明显的通货膨胀,当然了,房地产等垄断行业是除外的。

  23. cain
    2009年11月15日10:28
    引用 | #23

    香港人多地小,靠给内地人转卖东西根本照顾不了长远,香港还是要弄点附加值高的东西,
    转卖东西附加值很低的,况且也带不动高收入就业

  24. Cain
    2009年11月15日10:34
    引用 | #24

    香港其实有很多不利的地方,首先 港人的英语没有印度人的英语好,港人的工资却又比印度人高得多,搞外包好像也没戏,至于高技术外包可能有戏,不过这个难度很大,美国人还是喜欢在印度开研发中心,这个倒不是因为印度大学比香港的大学好,主要原因还是印人的英语比港人好

  25. 期盼
    2009年11月16日00:48
    引用 | #25

    这种奢侈品开始火暴了?危机过去了?人民富有了?大家的口袋有钱了?钱好赚了?工作好找了?。。。。。。

  26. ouyang
    2009年11月16日02:23
    引用 | #26

    潘大搞研究确实是一把好手

  27. hasense
    2009年11月16日10:43
    引用 | #27

    高档消费品会有市场的。随身能代表身份的前几年是手机、首饰、服装、名包,未来可能是更昂贵的饰物了。今年国内的汽车、高档住宅很火也是这个原因。我认为在消费税还没有推行、国人攀比之风未除之前,高档消费品在国内都会有市场。

  28. vancl
    2009年11月18日20:46
    引用 | #28

    潘大,你的分析文章写的确实不错,有理有据,运用各种知识洞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很让人佩服,呵呵

  29. cheng
    2009年11月19日19:58
    引用 | #29

    拿手机看时间不是流行,而是居民的收入还没有达到购买手表的档次…

  30. 美女爱英雄
    2009年11月22日16:03
    引用 | #30

    潘大的文章不错,我本人也认真考虑过入股钟表市场做点生意。不过个人也觉得,钟表这东西,已经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在里头,我本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月薪1.7万,还乐滋滋的买了个几千块的表戴着。现在收入涨了,工作年头也升了,那个表用了好几年表带突然脱节了,我懒得修了,干脆就不用手表,用手机看时间。毕竟戴在手上的滋味,不是那么的舒服。我周围的朋友,月薪2万人民币以上的比较多,还没看到流行名表的趋势。也许以后会流行吧,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31. 美女爱英雄
    2009年11月22日16:10
    引用 | #31

    上海的收入情况,记得五年前看到报告说是年薪10万以上的人,有100万。当时觉得多了些,后来仔细想想,可能也是有的。毕竟常驻上海的老外(含港澳台同胞及日韩亚洲人)就超过100万了吧,那些人当然应该算是上海居民的收入。这几年工资高了,我认识的朋友很多人月薪都从当初几千块到了一万以上,估计光是中国人,年薪10万以上的,就有100万以上了吧。我想我是瞎估估的,没有翔实数据支撑。。。

  32. Zeitgeist
    2009年11月22日20:28
    引用 | #32

    回:“美女爱英雄”: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在沪外国常住人口总计152104人,其中日韩加起来就5万多。(http://tjj.sh.gov.cn/2003shtj/tjnj/nj09.htm?d1=2009tjnj/C0314.htm)离你估算的100万有很大距离。政府对外籍人口的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实际数据不会差距很大。

    另外,根据统计局书籍,2008年上海职工工资总额2184亿人民币。(http://tjj.sh.gov.cn/2003shtj/tjnj/nj09.htm?d1=2009tjnj/C0904.htm)。

    如果按照你说的年薪10万以上的有100万,那么这部分人的工资至少是1000亿。就算这10万中5万不是工资,那么也至少是500亿。

    上海在岗职工总计514.13万。(http://tjj.sh.gov.cn/2003shtj/tjnj/nj09.htm?d1=2009tjnj/C0317.htm)如果年薪10万,总额至少1000亿,那么剩下的504万人分最多1184亿,平均工资不超过2.35万元。按500亿口径计算,大概是3.34万。

    根据初步计算,如果年薪10万以上的有100万人是比较确凿的数据,也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么可以进一步看出上海的贫富差距相当大。

  33. 美女爱英雄
    2009年11月22日23:02
    引用 | #33

    http://tjj.sh.gov.cn/2003shtj/tjnj/nj09.htm?d1=2009tjnj/C0317.htm
    http://tjj.sh.gov.cn/2003shtj/tjnj/nj09.htm?d1=2009tjnj/C0904.htm
    楼上的朋友数据很好。借用一下。国有企业工作的118.26万上海人,平均工资6.37万。外资企业工作的109.57万人,平均工资4.87万。中国的收入有个问题,就是没有年末进行精算退税的过程,所以工资外收入无法估计。股市房市等造成的财富效应,更无法反映在这个统计中。

  34. 美女爱英雄
    2009年11月22日23:04
    引用 | #34

    个人也质疑潘大的结论:月收入6159以上算0.135%的富人了吗?窃以为潘大的错误(如果潘大能接受批评的话),在于正态分布的X坐标选取方法。潘大用了线性坐标,而收入分布,更应该采用对数坐标来分析。以此类推,如果说0.135%的穷人收入是425元,那么0.135%的富人月收入应为25499元(3292*3292/425)。请注意富有阶层的收入中,应该计入资产收益。本人粗略估算月薪为1.7万,另外8000元可以是来自于资本收益(包括房产增值)。

  35. lcessence
    2009年11月23日14:11
    引用 | #35

    大家如果想日后多一些看到PANDA发表更多的文章,请尽量少在这里发表不必要的个人观点于批评之类的回复。。给PANDA更大的发挥空间和宽容度。 至少我是这样想的。感谢各位配合。

  36. 阿土伯
    2009年11月24日20:05
    引用 | #36

    不过话说回来,俺就喜欢别的发狂语.狂语才能学点东西,学点思想层面上的东西.一昧的平实和考据,多数只能看到些知识,看不到想法.隐藏太深的想法,俺就看不出来了.

  37. 才疏
    2009年11月25日20:24
    引用 | #37

    我觉得这里少了点智者的大度。来这里主要是探求真理,没必要比个谁高谁低,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都没必要较真。人生苦短啊!本站讨论的是宏观经济概念,而叶和沙俩位先生主要探讨的是股市经验,只不过局限些,也还可以。

  38. hunter
    2009年11月26日11:45
    引用 | #38

    CAIN,看好你的政治经济分析
    我还看好高尔夫行业呢,事实上,一切消费升级的行业我都看好!

  39. 遇到了牛人
    2009年11月26日15:50
    引用 | #39

    今天第一次看你的博客,简直就是很欣赏你。亨得利上市有4年了吧,我在港股摸了也差不多4年多了,年初看报纸才知道有这个公司,当时看了股价已经上涨一倍了,我大致了解了这个公司之后,所想的差不多都被你说了,我立马买了这个股票,后来涨了20%左右。前些天我又仔细看了该公司以往的年报,才发现一些我不能忍受的问题。当初没有仔细看就下决定。该公司的问题你已经说得很清楚,就两字:缺钱。尽管其他指标好得不得了。尤其是最近大幅增发,以及以前的可转债,我不知道这个公司会不会出问题。所以等等先。看了你的文章,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所知道的在你面前只是沧海一粟了。见笑!

  40. 遇到了牛人
    2009年11月26日15:52
    引用 | #40

    而且好像还听说这个公司准备在内地借壳上市,继续圈钱。可能公司觉得不好意思在香港继续圈钱了。

  41. 遇到了牛人
    2009年11月26日15:55
    引用 | #41

    内地的飞亚达到是还没有仔细研究,看了你的才知道飞亚达也做零售,我还以为这个就是生产飞亚达表呢。

  42. 厨房轻骑兵
    2009年11月27日00:51
    引用 | #42

    只有7500人月薪过6000.。。。。
    年薪10万的有100万人。。。这个靠点谱,上海从事技术和销售5-10年的人普遍过年薪税前10万。

  43. 幼儿园小朋友
    2009年12月2日11:22
    引用 | #43

    你好:潘大
    我是找A50指数是看到你的博客,感觉很好,人气也很旺。
    我是学医的对经济一点不懂,想学点经济金融方面的常识,系统性的。希望能在生活中用到。你能在百忙中抽出点宝贵的时间给我推荐几本书吗?
    先谢谢拉!

  44. tige
    2009年12月22日14:05
    引用 | #44

    遇到了牛人:
    内地的飞亚达到是还没有仔细研究,看了你的才知道飞亚达也做零售,我还以为这个就是生产飞亚达表呢。

    飞亚达早上市了 000026.sz 应该做足功课再回复吧?

  45. 栉风踏雪
    2009年12月28日00:14
    引用 | #45

    我偶尔也看看潘大的文章,虽然觉得这篇文章有一定道理,但是最后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实在是儿童戏谈。

    亨得利并非是第一大名表零售商,仅仅是这两年扩张较快而已,飞亚达的亨吉利别说国内第二,可能连50都排不进去。规模非常非常小,仅仅为上市公司贡献了一点点营业额。

    香港上市的手表零售公司还有有东方表行398.hk、冠亚商业(国内经营“名表城”)104.HK、英皇钟表887.HK,先施表行444.HK还有在国内拥有两块牌子排名超过飞亚达手表的中国海淀256.HK(拥有依波表和罗西尼排名均高于飞亚达,估值却低很多)。

    潘大和我同时关注这个版块,让我有知己之感,但是对个股的分析水准让我大失所望,请潘大及时提高分析水平,大家加油!

  46. 栉风踏雪
    2009年12月30日01:34
    引用 | #46

    很抱歉,潘大,看来是我需要提高分析水平了。
    几年没关注这两家公司,才发现是我OUT了,惯性思维犯了错误,在根本没再次研究的情况下就口出狂言,实在很抱歉。
    亨得利确实是第一大名表零售商,拥有160多家门店算得上第一位了,虽然55亿港币的销售额有不少是批发给300家客户的。而亨吉利现在居然为飞亚达贡献了超过74%的营业额。8亿多的销售额很厉害了。不过我觉得第二应该排不上,前五名可能是有的。
    中国海淀刨除冠城大通的股权,估值确实比飞亚达低一些,不过飞亚达估值在A股的消费股里是比较低的。

  47. wzhang
    2009年12月31日21:16
    引用 | #47

    新年快乐!

  48. 印丞
    2010年1月1日12:40
    引用 | #48

    潘大,2010快乐!

  49. Robert
    2010年1月1日14:28
    引用 | #49

    大家都新年快乐

  50. 财经小马
    2010年1月1日18:06
    引用 | #50

    祝潘大新年快乐!期待您的新作

  51. michael
    2010年1月22日07:21
    引用 | #51

    亨得利在国内已经借壳600306, 估计重组的动作会加快

  52. 五天
    2010年3月27日13:48
    引用 | #52

    居民收入不是正态分布的

  53. 汇源果汁迎来春天
    2010年3月29日06:25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