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银行业上市公司投资策略分析

2008年2月6日 | 分类: 证券市场点评 | 标签:

  银行业上市公司是目前中国内地股票市场的中流砥柱,银行业的发展也总是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运行的种种趋势。在2007年,整个中国的银行业不仅实现了盈利的高速增长、坏账的持续降低、中间业务的高速发展等种种良好的迹象,而且有不少银行成功实现了上市。总的来说,整个2007年,中国银行业朝着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的战略目标上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为未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国际金融领域并不总是风平浪静,次贷危机成为2007年国际间一个热门的问题,并蔓延至2008年,这为全球金融业都提出了挑战。此外,宏观调控和GDP增速可能出现的放缓也意味着2008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速度难以像2007年一样快。投资者在2008年应如何转变思路,理性地投资银行股,以积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本文中,潘大就将与各位共同探讨银行股投资策略这个问题。

  中国银行业2007年成就回顾

  中国银行业在2007年延续了2006年以来的稳步发展势头。受益于2007年整体宏观经济向好的影响,2007年全年,特别是前三季度,中国银行业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等指标上均有超预期的表现。此外,在中间业务、金融创新、风险控制、有效监管等方面,中国银行业在过去的一年也表现不俗。在银行业改革方面,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城市商业银行改革、政策性银行改革、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等方面,也均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总的来说,2007年是中国银行业辉煌的一年。

  中国银行业2008年面临的挑战

  潘大认为,中国银行业在2008年难以像过去的2007年一样一帆风顺,面临较大的挑战,主要包括:

  一、宏观经济

  虽然目前各方面对中国2008年宏观经济增长速率的预测差别较大,但是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所有的境内外经济学家和机构都一致认为,中国2008年经济增速会慢于2007年。这不仅将导致银行业利润增速出现下降,而且可能导致坏账率等指标的恶化,从而使得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下降,银行股估值水平开始降低。

视频:樊纲谈中国宏观经济与宏观调控政策(Reuters

  二、宏观调控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明确了以紧缩货币政策为主旋律的宏观调控方针。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要调控什么?很多投资者朋友并不明白。潘大在这里要明确地告诉大家,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就是要调控广义货币M2的供应量。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和信贷配额的控制,都会减小货币乘数,从而使得广义货币M2的供应量下降。由于广义货币是银行存款的主要来源,宏观调控将不可避免地使银行利润增速放缓。此外,M2增速还将直接影响银行业资产增速。

宏观调控与货币供应量

宏观调控的主要中间目标是广义货币M2供应量

  三、利率期限管理

  潘大认为,在2008年,商业银行如何做好利率期限管理,也是一大挑战。由于在2008年,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代表的中短期利率仍将上行,而长期利率的增幅将小于短期利率,这将导致贷款长期化和存款短期化的特点。这种现象在货币供应量方面,体现为M2增速小于M1增速。贷款长期化和存款短期化的特点将导致商业银行不愿意也不敢大量放出长期贷款,否则将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潘大因此认为,这一现象也将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在2008年完全释放盈利空间。

  四、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是间接影响则不容忽略。潘大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需求疲软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出口部门。出口部门的影响可能导致一些主要服务于出口部门的银行面临管理压力,如宁波银行(002142)。

  五、中间业务开拓

  潘大在前面的文章中曾指出,基金行业在2008年将面临开发新客户的边际成本大幅升高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银行也一样存在,而且集中体现在银行的中间业务方面。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是指不体现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业务。中间业务几乎不存在什么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的问题,而且很赚钱!但是中间业务有一个特点,就是开拓成本和服务水平要求高。进入2008年,银行的基金销售还会像2007年一样红火吗,持有两三家乃至三四家银行信用卡的傻不啦叽的人还会越来越多吗?都不会。这些例子都说明,商业银行2008年中间业务开拓的边际成本将大幅上升。当然,这个现象的最大受益者应该非招商银行(600036.SH, 3968.HK)莫属,该行在前几年利用相对较低的成本开拓了大量客户,现在自然可以坐享其成了。从这个角度来讲,马蔚华的路线是正确的。

  重点上市公司点评

  在这一节,潘大将向大家重点点评四家上市公司,它们很有代表性。

  一、中信银行(601998.SH, 0998.HK)

  中金公司在1月3日的《2008年银行业展望》报告中提到“H股首选招行和工行,关注中信银行”。潘大认为,中金公司的报告在这部分扭扭捏捏的,显得很不大气。中金公司一方面想说中信银行好,另一方面又怕市场表现差而挨骂,所以说“关注”中信银行。此外,中金公司特别提到是中信银行的H股,潘大认为,刻意的推荐绝对价格低的品种,事实上也是一种怕挨骂、怕被指责的软弱心态。潘大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中信银行是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不出现不可抗力,业绩会持续高速增长。中金公司在1月15日的研究报告中表示,中信银行07年业绩预增公告“高于市场预期14%,高于我们预期3%”。潘大认为,中金公司对中信银行的经营路线并没有能够充分的认识,未来中信银行的业绩完全可能一次又一次的“高于”他们的预期。潘大还认为,中信银行特别值得做3至5年的长期投资。

中信银行财务数据预测

中信银行财务数据预测(数据来源:中金公司,2008年1月15日)

  为什么潘大认为中信银行好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中信银行的路线是正确的,而且中信银行敢于执行自己制定的正确路线。中信银行原名“中信实业银行”,其发展战略是要更好的服务企业客户,从而更多的赚企业的钱,这点从中信银行的原名即可看出。中信银行即使在盈利情况并不佳的情况下,仍然顽固地坚持不开拓劣质客户,这是很可嘉的。潘大认为,投资一家上市公司,实质就是投资上市公司的路线。当然,会有一些人认为所谓的“细节”很重要,常把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挂在口中,这种意识形态隶属于小资产阶级价值观范畴,是错误的。上市公司的各种细节性事务,谁做还不是一样么,关键看路线。潘大还认为,如果中信银行哪天开始开拓那些不那么赚钱的客户时,就是抛售它的时机到了。因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必然意味着上市公司自身就开始看淡公司金融业务的发展前景。

  企业客户没有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不会因为银行调高某项费率而抛弃它,故其是稳定的。这种稳定性在未来将为中信银行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而且没人可以抢走这批客户。此外,在目前中国内地,还没有第二家银行明确地走企业银行这条光辉路线。所以在未来,中信银行必然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一家垄断性质的企业银行,享受垄断利润。

  很多投资者朋友已经知道,招商银行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走零售银行(事实上是中产阶级银行)的路线而获得成功。由于中产阶级也没有“狂热性”,所以其它银行并不能靠小恩小惠抢走这部分客户,招商银行因此获得了垄断霸权,股票价格翻番再翻番。我们为什么不关注一下中国内地唯一一家走公司金融路线的中信银行呢?潘大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有可能在未来获得公司银行方面垄断地位的,只可能是中信银行。凭借业务和客户资源的优势,中信银行在未来几乎不可避免的要获得超越同业平均水平的盈利。零售银行战略成就了招商银行,公司银行战略将成就中信银行,潘大因此要坚定地、旗帜鲜明地看好中信银行(601998.SH, 0998.HK)A股和H股的长期表现。

  二、中国银行(601988.SH, 3988.HK)

  中国银行潘大也是明确看好的,与看好中信银行不同,潘大看好中国银行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支持以及中国银行成为金融托拉斯的巨大潜力。

  有的人可能认为,中国银行不是在次级债上损失了多少多少吗,凭什么看好它呢?潘大认为,你要这样看,那你就太琐碎了,也太本本主义了。首先,潘大认为,中国银行在次贷问题上,半点错误也没有。中国银行利用穆迪和标普的评级来指导海外投资是正确的,难道要自己建个评级机构才能进行投资么,这样做在成本上完全是不可行的。因此,次贷问题我们只能认为是行业的问题,而不是中国银行的问题。其次,潘大认为,中国银行出现次贷损失,不正好证明它的国际业务开展的好吗?其它银行没有次贷损失,只能说明它没有国际业务,而不是它在次贷问题上做的好。你没有国际业务,你当然也就没有资格出现次贷损失。综合性银行缺乏国际业务是好是坏啊?这点就不用潘大在这里冗述了吧。

中国银行次级债相关投资及拨备的影响 

中国银行次级债相关投资及拨备的影响(数据来源:中银国际,2007年11月23日)

  中国银行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金融创新方面,并以此服务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大战略,港股直通车业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渤海产业投资基金)都是中国银行独享的业务。此外,潘大还认为,未来混业经营方面中国银行也将抢得先机,因为混业经营已经明确了要首先在滨海新区试点的。除了上述业务,中国银行还拥有与之关联的证券公司(中银国际)、共同基金(中银基金)等成为金融托拉斯的必要条件,而且这些条件基本都强于其它国有商业银行。

  正是因为中国银行拥有强大的国际业务、关联的证券公司、共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港股直通车、混业经营预期以及未来可能持续获得的政策优惠,其成为金融托拉斯的条件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充分。正如汇丰控股(0005.HK)是香港居民“压箱底”的股票一样,中国银行未来也可能成为中国居民“压箱底”的股票。潘大看好中国银行(601988.SH, 3988.HK)成为金融托拉斯并获取垄断利润的巨大潜力,并看好其A股和H股的长期投资价值。

中国银行财务数据预测

中国银行财务数据预测(数据来源:中银国际,2007年11月23日)

  三、北京银行(601169.SH)

  北京银行是目前已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公司。北京银行是北京唯一的医保结算银行,股权结构也相对良好,其既有盈利水平是可以保障的。潘大认为,北京银行虽然名字叫“北京银行”,但是千万不要把它理解为“北京的银行”。事实上,由于环渤海地区并没有比北京银行更强势的区域性银行,因此,北京银行在天津的拓展成功的几率很大。北京银行不仅是北京的银行,而且也是未来天津的银行、环渤海地区的区域性银行。至于北京银行在上海的发展计划,潘大认为,这更多的是为了提供客户在沪办理业务的需要,而不是想真正去占领上海的市场,因此并不存在成功或者失败的问题。北京银行的战略投资者ING银行在个人金融领域,特别是保险方面有充足的经验,可以协助北京银行做好个人金融服务。

  潘大认为,北京银行未来几年的主要任务,即完成区域扩张计划,其成功的可预期性要高于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以南京银行为例,南京银行往上海扩张的话,将面临上海银行业的激烈竞争;而往苏北扩张的话,那里还并不是很富裕,可能难以赚到钱。由于北京银行未来战略成功实现的可能性大,潘大认为一般看好北京银行(601169.SH)是合适的,北京银行发展速度超越另两个已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可能性也是较大的。

  四、宁波银行(002142.SH)

  有人认为受次贷危机冲击最大的银行是中国银行,这并不正确,事实上受次贷危机冲击最大的是宁波银行。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部门存在冲击,目前各界已基本达成共识,而宁波银行的经营基础恰恰就是浙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出口增速的下降,将导致浙江出口导向型的小企业经营环境不如以往,偿债能力也将降低。此外,《劳动合同法》以及商务部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将使这种情况雪上加霜。以上因素都将影响到宁波银行的资产状况以及盈利水平。基于这个原因,潘大不看好宁波银行(002142.SH)在2008年的发展前景,投资者可考虑对其股票作适当的减仓或回避。

中国进出口增速

中国进出口增速(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以上四家重点上市公司既包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包括城市商业银行。潘大希望通过以上四家具有代表性的银行的分析,能帮助各位理清思路和摒弃错误观点,更进一步地加深对2008年中国银行业上市公司的认识。

  中国银行业2008年面临的机遇

  潘大认为,以下五个领域可能构成中国银行业在2008年面临的机遇,有条件的银行将在这些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而这些领域相关的业务也将出现高速增长。

  一、成长期的中间业务

  类似信用卡之类的中间业务,早已经不是什么“明星业务”,而开始成为“现金牛业务”。这些中间业务将从过去的高速发展转为稳定发展,机遇不大。但是,公司金融方面的中间业务将成为新的亮点,它们包括:保函业务、代理证券、代理保险、信用证、汇兑业务等。

  二、高端个人客户开发

  中国内地富人正变得越来越多,如何开发这部分最赚钱的客户,满足他们的需要,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近几年,有很多银行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包括中信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这方面最成功的还是要算中信银行,虽然招商银行的面向中产阶级的产品还算不错,但是它的金葵花理财等面向高端个人客户的产品,是做得不好的。

中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

中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数据来源:中金公司

  三、混业经营的预期

  混业经营是当前全球金融业的大趋势,美国已经废止了禁止混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而我国也将于不久的将来实行混业经营和混业监管。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大部委”的构想,可能会首先在金融和能源领域试点。因此,各位投资人可关注拥有关联证券公司、关联保险公司的银行,由于混业经营后它们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因此会很有优势。

  四、经济增长速度的区域性差异

  潘大认为,在2008年,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速下降幅度会有所差异。有的地区受国际经济大气候的影响更多一些,而另一些地区则会受一些因素支撑仍维持较快的增速。比如北京,受奥运会影响,其经济增速下降幅度就一定会比浙江、广东更低一些,这将导致该地区业务占比较大的银行盈利水平优于其同业。

  五、国际化

  近年来银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就是国际化速度加快。去年年底,招商银行获得美联储批准,可以在纽约开设一间分行,工商银行也提交了在纽约开设分行的申请。此外,中国本土银行主导的跨国并购活动也开始升温。工商银行在去年和今年初分别收购了澳门诚兴银行79.9%的股权和南非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 Group Ltd.)20%的股权。而正在向商业银行转型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也于去年年中收购了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 PLC)3.1%的股权。潘大认为,国际化将有助于银行拓展收入渠道,分散经营风险,并能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国际服务,在长期中有较大的积极影响。

  综上,2008年中国银行业仍将维持繁荣,但银行业上市公司的表现可能出现分化。在本文中,潘大回顾了中国银行业2007年发展成就,并提出了对银行业2008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个人看法,以及四家重点上市公司的点评。潘大认为,投资者要把握今年银行业上市公司的正确投资策略,除了需要详细分析各大上市银行的路线外,还需要了解中国乃至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正确把握以上两点的情况下,结合对宏观经济和调控政策的判断,对如何理性投资银行股就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上分析不代表构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投资建议,感谢关注潘大财经专题站

版权警告
  1. 人心向上
    2008年2月6日05:12
    引用 | #1

    祝先生新春快乐!!!

  2. 水手
    2008年2月6日10:09
    引用 | #2

    谢谢好文,新春快乐!

  3. 浦东老张
    2008年2月6日12:20
    引用 | #3

    中国银行的国际业务领先优势是我最看好的,我认为目前中国银行下跌正好是买入的良机。君不见,机构为了吸纳筹码,已经到了口不择言的地步。他们制造舆论夸大中国银行的次贷损失,甚至说年报可能会“亏损”,大家想想这有可能么?如果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些别有用心的人心里打的是什么小算盘呢,仔细思考一下就不难得出结论。

  4. fineplus
    2008年2月7日21:23
    引用 | #4

    银行股在2007年创出的高估值需要调整,短期谨慎,但长期看好中国银行业。

  5. 清风
    2008年2月9日18:36
    引用 | #5

    我不看好中信银行,中信银行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最大。据说,中信银行2008年获得的贷款限额为950亿人民币,低于2007年贷款总额。

  6. ouyangcz
    2008年2月9日23:20
    引用 | #6

    中国银行我是长期看好的,但也要等到年报公布了才建仓,估计短期内次级债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

  7. 海通证券
    2008年2月10日16:03
    引用 | #7

    招商银行的公司金融服务有一些还是不错的,比如企业年金业务,在国内规模排名第一。

  8. 伯南克
    2008年2月11日17:37
    引用 | #8

    高盛的最新评级:
    中国银行(3988.HK) – 3.6港元
    招商银行(3968.HK) – 31.15港元
    中信银行(0998.HK) – 5.0港元

    看来潘大在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的看法上与高盛比较一致,对招商银行的观点则有一点相反。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9. 2008年2月17日17:14
    引用 | #9

    潘大老师,能不能评价一下保险券商行业2008年的预期,尤其是中国平安。

  10. masterzzx
    2008年2月18日11:24
    引用 | #10

    我查了一下各家银行07年中期的报表,中信的个人贷款比例确实是偏低的,说明其主要业务是在公司业务。公司业务的不良率与其他银行相比也是偏低的。

    但这仍不能表明中信银行就有优势,因为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的风险总是很低的,即使公司业务做得再好,如果没有零售业务的配合,很难保证能跑赢其他银行。

  11. 潘大
    2008年2月21日21:07
    引用 | #11

    首先也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给大家拜个晚年。

    TO ouyangcz:
    次贷是小事,如果楼市出现较大的下跌,出口出现大幅下滑,造成的坏帐才是银行真正的风险。从中国银行短期股价波动角度看,次贷曾经是一个较大因素,但是如果没有真正的坏消息出来,市场就会对这种几个月前就有准备的事情表现出麻木。

    TO 海通证券:
    招商银行我对它基本是中性的,它的市盈率相较其同业也合理,市场整体市盈率是不是合理这个我们暂且不谈。但是招商银行这个股票有一个比较大的“毛病”,就是市净率太高,如果有什么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它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话,就会有较大的风险。虽然现在招商银行并没有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迹象,但我还是认为其市净率不是让人很放心。

    TO rp阿昆:
    保险业我看好中国太保。中国太保市净率低,成长性高,而且中国太保的招股说明书说了,H股的发行价不会低于每股30港元。也就是说,除非香港市场的情况今年确实不支持太保的IPO,否则太保只要年内发H股,它现在A股30多块就是安全的。中国平安我倒是认为它是相对中性的,不过增发方案可能要摊薄每股盈利。

    TO masterzzx:
    你的说法我认为思路有本质的错误。为什么错误呢?因为你是站在银行客户的角度,也就是消费者的角度来评判投资的事情。我们不能认为,日常生活中,哪件事情与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哪件事情就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投资,只能站在所有者的角度,而不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雇员的角度或者其它角度来思考问题,否则路线就是错误的。没有任何一条原理告诉我们,银行只有赚个人的钱才是正道,它集中力量赚公司的钱,一样是正道。

  12. jasmin
    2008年2月25日21:15
    引用 | #12

    请问:您对工商银行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