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大幅降息折射人民银行频繁加息的高度英明

2007年9月19日 | 分类: 宏观经济分析 | 标签: , ,

  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于隔夜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点15分,北京时间今日凌晨3点15分宣布大幅降息50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调整至4.75%,并刺激美国股市大涨。与市场先前曾广泛预期美联储此次将降息25个基点不同,美联储此次降息50个基点,似乎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但在潘大看来,却并不是那么意外。此外,潘大在今年人民银行周二迫不及待地第四次加息27个基点时,就与各位投资人谈到过,人民银行加息的时间点的选择,主动权并不在中方手中,跟通胀关系也不大,而主要是看美联储的脸色办事,并服务于我国的汇率政策。如果说前期潘大提出这个观点时,有的投资者还不是很能理解文中所表述的一些原理的话,现在再来回顾人行的第四、第五次加息,其思路就显得相当明显。在今天的文章中,潘大就将与各位投资者剖析美联储此次加息出乎市场意料的原因,以及人行加息的英明性和前瞻性。

  为什么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并不值得意外

  此前,国外媒体纷纷预测此次美联储降息将为25个基点,包括美联社AP)、路透社Reuters)、彭博Bloomberg)等大型媒体。它们认为,美联储不降息与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都几乎为零,虽然讲的不是那么直接,但是传递的就是这个意思,有兴趣的投资人不妨看看下面这段路透社的视频报道(英语)。当然,国内财经媒体对此的报道也基本都是跟国外媒体的风,这里不再复述。

路透社的报道:Bernanke Faces First Great Test

  相比媒体的惊诧,潘大对此却并不感到十分意外,这个理由已经在9月1日的文章中论述过了。理由就是伯南克和格林斯潘的经济世界观并不是一路的,伯南克认为货币并非中性,货币政策就应该服务于经济增长。相比之下,格老更喜欢小步频繁加息或降息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并使市场形成稳定的加息或减息预期,以此促进包括金融市场在内的整个经济系统的平稳。当然了,这种区别并不是技术上的差别,而是哲学上的差别,不能得出结论哪种风格就一定更优秀。

  潘大认为,此次各大媒体均预测失败,并不是伯南克玩“出其不意”的招数,各位投资人如果这样考虑,那就小看了伯南克了。在货币政策上玩“出其不意”,只能导致预期的混乱,对经济没有任何好处。另外,伯南克作为堂堂美联储主席,是玩大手笔的人,不可能偏爱这种小技巧、小聪明,投资人不应从小资产阶级价值观角度来揣度伯南克的思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全球投资人预测失误呢?潘大认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媒体和投资人的思维还停留在格林斯潘时代,并没有认识到美联储大老板已经换成了一名经济主张有所不同的人了。由于近几天格老出版了他个人的自传,加上到处作演讲,可谓是风光无限,人们思维又回到了格林斯潘时代,不自觉地又用格老的货币政策风格来评判当前美国货币当局的思维,得出错误的结论也就不奇怪了。当然,按格老的风格,是会将这50个基点分两次、每次25个基点来降的。

  潘大认为,这次美联储的降息50个基点,给全球投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投资人在未来应该更清楚地明白到底现在是谁在主导美联储,而不应再使用习惯思维来评判。虽然格林斯潘是位伟大的经济人物,但毕竟已经退休,投资人务必在未来更多地关注伯南克的动向,而不是格林斯潘。

  人民银行近期频繁加息两次是高度英明的决策

  人民银行于8月22日和9月15日进行了年内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加息,相隔时间之短,创了历史记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行如此频繁地加息呢?有的人认为是通胀的原因,有的人认为是股市泡沫的原因。其实都不正确,是人民币汇率的原因。潘大记得央行第四次加息一反常态地选在周二出台时,不少媒体就大肆渲染,认为这是通胀紧张的不得了了,央行都急了,并以此来煽动普通民众的情绪。这一小撮媒体用自己的无知,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潘大在8月22日的文章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因为汇率方面的原因,是防止在美联储大幅降息后再升息的极度被动。央行加息虽然有一些经验数据可作参照,但是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也就是讲货币政策从酝酿到出台,再到渗透入经济体发生实实在在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往往需要经过一段观察期再决定下一步货币政策的走向。这段时间人行抛弃观察期出台一系列密集的紧缩货币政策(包括提高准备金率),目的就是抢在美联储降息之前加息,赢取主动。然而,人民银行这一具有国际视野的举动,被一小撮媒体渲染成应对国内通胀黔驴技穷的举动,这是极端错误的。人行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1994年24%的通胀都给搞下来了,这点通胀算什么。

  到现在,情况应该相当明了,我们不妨来看看假如央行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人民银行如果在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后升息54个基点,也就是意味着中美利差将在短期内扩大104个基点,这将对人民币升值造成极大的压力。这是通过利率平价理论得出的结论,不熟悉这部分理论的投资者可以问问炒过汇的人,短期内利差扩大104个基点意味着什么,这将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出现巨幅的波动!而这种情况是不符合我国央行当前汇率政策目标的。而抢在美联储降息之前加息两次,为人民银行赢取了货币政策方面的主动,是一项符合“前瞻性”目标的高度英明的决策。当然,这也是人民银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变化在特殊时期采取的暂时性措施。可以预见,在未来,人行仍将继续使用过去一贯采用的观察期,且短期内一定不会再频繁加息,潘大对此拥有高度的信心。

  本文中所提到的一些理论和分析,由于前期文章已有论述,不再冗述,这里列出相关资料,投资者可根据需要自行参考。

版权警告
  1. 笑熬糨糊
    2007年9月20日06:24
    引用 | #1

    与潘大兄商榷:

    应该承认人行加息的时机在某种程度上看来确有一石双鸟之效,即打压通胀和防止汇率巨幅波动。但鄙人却认为,其难起一箭双雕之功,通胀只会愈演愈烈,而升值压力在美国减息后不会因人行之前两次加息而减轻,只会更大。

    说到人行的高度英明,我实在难以苟同。年初CPI只有1.9%,而八月份则去到6.5%。货币政策高层居然英明到连半年展望期都看不到。而我一普通老百姓却在年前就看到这些,并做好应对措施,投资了抵抗高通胀风险的品种。另外,汇率改革也是为了我国经济服务的,如果加息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防止汇率巨幅波动,保持我国汇率政策的稳定性,这未免有点舍本逐末,因小失大了。

    现在加息不是操之过急,而是慢了,轻了,其危害性会在明后年慢慢体现出来的。潘大兄说1994年24%的通胀都给搞下来了,这点通胀算什么。是的,我也相信政府最终会顺利解决我国将面临的经济困境。只是,在问题解决之前,大多数人还是会受到其影响的。

  2. 笑熬糨糊
    2007年9月20日07:38
    引用 | #2

    申明:

    刚才一口气写了两个评论,心里隐觉不安。兄在明,我在暗。兄无私奉献,我虽有此意,欲知无不说,说无不尽,却难免会殃及伯仁。是故,以后不争不论,不言不语,止作看客座上观。

  3. blackfeather
    2007年9月20日16:02
    引用 | #3

    连看两篇评论,感觉收益匪浅。两位都是高人,还请多多讨论,兼听则明。就我接触的一些事情来看,业务简单和单一确实不是一件事。单一业务,特别是周期性行业的单一业务,估值一般会低些,毕竟大资金需要的是稳定的现金流,而不希望忽高忽低的。而业务简单,则是能让投资者看清楚盈利模式,并非只干一件事。

  4. ouyang
    2007年9月20日17:54
    引用 | #4

    潘大兄所指的是,人行目前的选择加息的方式确实是跟随着美联储在走,至于人行的对于宏观经济所起的作用,潘大兄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了论述,楼上的可以再去看看。

  5. 农夫
    2007年9月22日10:26
    引用 | #5

    看过系列文章,头脑清晰多了。

  6. 凤凰涅磐2008
    2007年9月24日02:00
    引用 | #6

    不赞同潘大哥的说法。在强烈的RMB升值的预期下,利率平价理论会失灵的。我认为央行的小幅多次加息纵容了通货膨胀预期和资产泡沫。央行应该一次或两次升息到正利率,然后根据情况再进一步小幅升息,也可能小幅降息。但我认为还有更好的应对办法,而且一箭N雕,那就是改RMB的锚,把一篮子外币改为一篮子商品。看样子,伯南克比格林斯潘更不在意通涨,印美圆是有恃无恐,美圆迟早会付出代价的。如果RMB以一篮子商品为锚处理的好,RMB完全有能力在亚洲(除中东)取代美圆的地位。

  7. 凤凰涅磐2008
    2007年9月24日02:11
    引用 | #7

    申明:

    刚才一口气写了两个评论,心里隐觉不安。兄在明,我在暗。兄无私奉献,我虽有此意,欲知无不说,说无不尽,却难免会殃及伯仁。是故,以后不争不论,不言不语,止作看客座上观。

    笑熬糨糊 – 2007年09月20日 @ 7:38 am

    ============

    实际也没什么,虽说我等占了便宜,但这又不是什么利益攸关的争论,发表一下不同看法没什么。我想,潘大哥没那么小气的。确实从潘大哥这里学了不少东西,在此小弟表示感谢!

  8. 绿色酒瓶
    2007年9月27日14:29
    引用 | #8

    迟至今日方才得以拜读如此文章,与此网站相见恨晚!看了这篇文章,想请教一个问题,无论潘大或各位都请以你们各自的观点解决小弟的疑惑。不久前看了比较流行的《货币战争》这本书,就想问下各位对此书内容的看法,谢谢!

  9. 绿色酒瓶
    2007年9月27日14:47
    引用 | #9

    不好意思,我想还是把问题提的明确点。潘老师、各位,在《货币战争》这本书中说,美联储等西方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均为私有制,按照现有货币“信用货币”的特点,作者认为各国的银行家具备了控制世界金融市场的能力。于是我产生疑问,若书中所说属实,现在美联储降息而中国央行加息,不是会吸引更多的海外“热钱”前来中国么?在高呼“流动性过剩”的今天,如果仍吸引如此多的海外热钱到来,不是无异于火上浇油么?但是国家实行的政策必然是经由一个团队成熟理性的长期分析做出的,我相信国家的认识必然高过我。也就是说我错了!但是我错在哪里呢?确实很难理解,还盼潘老师和各位能讲解一下。

  10. 潘大
    2007年9月28日01:03
    引用 | #10

    TO 绿色酒瓶:

    《货币战争》这本书我没有读过,目前也不准备阅读。看了下网上的简介,这本书写作的主要目的应该还是为了版税,并采用了一系列的营销手段。当然,这并不是讲写作就不应该得版税,而是讲这并不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本讲故事的书籍,当茶余饭后的休闲读物还是不错的。单从网上的介绍来看,该书可能刻意地把银行家的影响力扩大了。银行家在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仅仅只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群体,他的行为必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也就是讲,他首先是资本家,然后才是银行家,不适合将其能量夸大化和绝对化。当然,由于我没有读过、近期也不准备阅读该书,评价可能不是很准确,欢迎楼下的朋友补充。

    你提到的可能吸引热钱来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人民银行当前汇率政策的目标,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对美元有升值可以,但是不对非美货币有较大幅的升值,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热钱、外贸方面的冲击。此外,由于当前汇率政策和通胀政策是互斥的,所以央行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折中的选择,而不仅仅以防止热钱进入作为主要的目标。

  11. 绿色酒瓶
    2007年9月28日09:30
    引用 | #11

    谢谢潘老师的指教,我会再接再厉!

  12. 陈大
    2007年10月4日10:53
    引用 | #12

    你将央行的英明建立在对94年24%的评估上。94年的经济盘子才多大?能量很小的,94年我记得税收才几千亿,现在快翻了10倍还不止。24%的能量也很小,你是不是还可以回到8*年那个时候?那个数据更能给你信心。你在分析时也不要忘了,汇率问题无法用利息解决这个著名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