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601998)成立于1987年,原名中信实业银行,2005年更名为中信银行。中信银行原只是中信集团旗下的一家普通银行,主要针对中国内地企业和个人开展银行业务,而同为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国金(00183.HK)则着眼于香港地区的银行业务。随着内地与香港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以及中信银行A股及H股上市后集团战略重心的转移,中信银行有望依托集团旗下各项资源获得长期发展的好处。中信银行的各项指标在2006和2007年并未显示出超越同业的迹象,主要是由于业务并未激进扩张的原因。随着2008年下半年中国银行业可能面临的增速放缓,前期业务扩展过于激进的上市银行可能不得不手忙脚乱地处理自己铺的摊子,而中信银行则可利用同业自乱阵脚的时候整合集团的各种有利资源,并巩固自身高端业务的地位。种种迹象显示,本轮银行业不景气为中信银行(601998)带来的冲击较小,中信银行未来五年发展值得看好。
中信银行(601998)运营战略
中信银行(601998)原名中信实业银行,从名字我们就容易看出,中信银行主要着眼于企业和企业家客户的服务。事实上,对于普通的个人居民,中信银行是很少对其宣传的。
招商银行(600036)的管理层一向比较重视资本市场,也比较注意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其目的是要在未来可能进行的直接融资方面获得一些好处。相比之下,中信银行(601998)的管理层就不是很喜欢和资本市场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信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方面有所不足。
中信银行(601998)管理层不喜欢照顾资本市场的一些情绪,比较喜欢坚持自己认为有利于银行未来发展的战略,这是很好的。事实证明,资本市场有狂热的一面,过分照顾资本市场的情绪可能为银行经营带来风险,为银行长期发展套上枷锁。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各大券商对中信银行(601998)的评价一向不高。
比如中金公司去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就认为“提升ROE是当务之急”,现在看来这是很好笑的。在行业火热的时候,要提升ROE,很简单的,无非就是多开几家分行罢了。中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那么高,要多开一些分行,是很容易的。不过还好中信银行没有理会市场的不理性诉求,否则2008和2009年它就会很难过。
中信银行(601998)在2006和2007年,比较重视风险的管控,在行业热火朝天的时候没有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张。这种经营思路在银行业风险开始显现的时候,就显示出了明智之处。
中信银行(601998)截至2007年末的资本充足率达15.27%,核心资本充足率达13.14%。远高于同业的资本充足率虽然是中信银行2007年业绩低于同业的原因之一,但同时也使得中信银行在面临行业不景气的时期面临的压力小于同业,且在未来行业复苏时还可以占据扩张方面的先机。
中信国金(00183.HK)的私有化
中信集团是一家金融托拉斯,旗下有很多金融资源可发挥协同效应,中信国金(00183.HK)就是一个例子。一个可作对比的案例是招商局集团,由于招商局集团的金融资源不足,故招商银行(600036)要谋求国际化,就必须付出更大的成本,且主动权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潘大认为,招商银行(600036)收购永隆银行(00096.HK)的决策是正确的,价格也处于合理区间,但是这个成本比中信银行整合中信国金就要高的多。
由于香港与内地经贸联系的日益紧密,加之香港的自由港和金融中心地位,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已经成为国内银行迈向国际化的不二选择。但是,如果是控股权收购的话,一是收购的时机不在内地银行的控制范围内,二是收购的成本会很高,这些都是招商银行的短板。需要注意的是,潘大说的招行收购永隆的价格合理,是在条件约束下的一种合理,也就是说与可类比的收购相比,这个价格不算偏高。
中信国金(00183.HK)是中信集团旗下的另一家公司,中信国金的私有化的成本就很低。中信嘉华银行是中信国际金融旗下的重要资产。
在香港回归前和回归后的一段时间,中信嘉华与中信银行各干各的,分别经营香港和内地的业务。但随着内地与香港在经贸等各方面的整合加速,中信嘉华与中信银行的整合的必要性就开始显现了。中信国金被中信集团私有化后,下一步会将中信嘉华银行资产注入中信银行。当然,注入的时机是由中信集团掌握的,很有主动性。相比之下,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就显得没有主动性,时机不好也得收购,要不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总的来说,中信银行(601998)与招商银行(600036)为达成类似目的,付出的成本是不一样的,这也是集团资源不同对上市公司影响的一个例子。
中信国金私有化后,中信嘉华银行的资产注入是会排在集团日程表内的。这部分资产注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就会发生较大的积极效应,非常值得投资者期待。
中信银行(601998)未来业绩展望
潘大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的减速,国内银行业可能面临业绩增速下降的情况。
从2008年三季度开始,商业银行,特别是小型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会受到关注。潘大认为,商业银行2007年发放的一些贷款,已经不可避免的要出现问题,但是由于这部分贷款还未到期,并不能从技术上确认为逾期贷款。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上市银行一季度的业绩相当亮眼,二季度业绩也还算勉强不错。
出现坏账后,商业银行需要按照银监会的规定计提拨备,虽然坏账比例不会很大,但是对业绩增速的影响会相对较大。此外,资产质量的下降也将影响到银行的市净率。
中信银行(601998)的业绩增速很难超脱于行业,但是以下一些原因可能使得中信银行有望跑赢同业:
- 中信银行的负债率比其它股份制银行低。负债率低会使得行业繁荣时利润率降低,但是在调整期也将使得利润率减幅较小。
- 中信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很低,且前十大贷款客户无一位于房地产业。一个可比的银行是兴业银行(601166),兴业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较高,只要房地产市场传出负面消息,兴业银行就难逃跌停的厄运。
- 中信银行的佣金收入降幅会低于同业。我们容易发现,基金业由于利润下滑,部分基金公司已经从一季度开始大力拓展直销渠道,降低银行渠道的投入,比较激进的例子就是上投摩根,其它基金公司也或多或少的有这样的转向的动作。但是,中信证券(600030)旗下的华夏基金的规模相对较大,抗周期能力较强,还没有显著的转向迹象,中信银行的佣金收入仍将得益于与中信证券的渠道合作。
潘大预计,中国银行业景气周期的调整会对中信银行今明两年的业绩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中信银行所受冲击有望小于同业。由于中信银行资本充足,仍可在行业不景气的时期内实现所需的战略布局,因此在银行业未来景气复苏的情况下,将占据先机。
悲观情况下,中信银行的市净率可能跌至1.5~1.8倍市净率。由于银行股未来可能迎来一轮新的跌势,这将不可避免的殃及到中信银行,中信银行股价可能因此被错误的低估,投资者不妨趁此机会机建仓该股,或取得不菲的收益。
潘大认为,中金公司对中信银行(601998)的评级向来就是非常错误的,以前是“回避”,现在看到中报业绩大幅预增了,勉强给了个“中性”评级。目前中国股市处于熊市,而中金公司研究员仍采用牛市思维评级,这是不正确的。行业不景气的时候,负债率高、前期扩张过快并不是一件好事,而是反之。
中金公司的评级,无非就是因为中信银行(601998)在2007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是上市银行里倒数第一。但是投资者需要认清楚两点:第一,中信银行的拨备前总资产收益率和拨备后总资产收益率都是不错的,这说明该行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并无问题;第二,中信银行2007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低,是由于过去两年扩张谨慎和负债率低造成的,在2008年行业景气不能维持的情况下,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件大好事。
综上,潘大认为,中信银行(601998)管理层在2007年审慎扩张,未迫于资本市场压力大量增开分行、投放房地产等热门行业的相关贷款等,都是正确的举措。相比之下,很多股份制银行在2006和2007年犯了狂热性的毛病,为了多赚钱而铺了很多的烂摊子,为2008和2009年的运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风险,损害了股东利益。此外,由于中信集团拥有香港的金融资源,中信银行(601998)的国际化道路相比很多股份制银行会要顺利的多。总的来说,中信银行(601998)是本轮熊市筑底后值得投资的股份制银行。感谢关注潘大财经专题站。
中信银行是股份制银行里可与招商银行比肩的银行,而且估值比招商银行要有吸引力。
招商银行2季度业绩增速不理想,今年1季度应该就是最好的一个季度了吧。
银行股还没有开跌,现在的反弹走不了太远,建仓银行股路途漫漫啊
中信银行确实在这轮牛市走的太差了,散户被套了很多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股市研究上,特别是中国股市研究上!
不知道为什么在广州中信银行开始拓展个人业务了.
我单位的合同工的工资发放准备全部转为中信银行了,他们个个都向我抱怨站点太少了,我也奇怪得很,以前建设银行不挺好,中信怎么收买了我们单位赶起了这种业务了.
我是一个金融编辑,想跟您做一些交流,能否告知您的邮箱?谢谢!
邮箱依国际惯例放于“关于本站”页面,地址是:
我的中信股票,还是大概5500点附近进入的……进入之后有过短暂两次平盘出局机会,贪心是害人啊……
我倒觉得,中信银行的走势,国内可以看港股,至少我觉得,从去年看过来,基本中信香港的走势就是中信a股的走势提前预告